二水儿女(李萍)
2023-03-06
我是二水的一名职工,更是在二水大院长大的孩子,这里有我儿时全部的记忆,也有我青春的梦想与奋斗,更有成年后难能可贵的遇见……
——题记
Part Ⅰ 最初的喜欢
八号机机长 贺龙章夫妇
认识贺伯伯与阿姨的时候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他们还住在礼元。礼元是一个小镇,而二水则是那个小镇上十分耀眼的存在。如果有人问你的出处,只要报出二水的名号,必定会惹来羡慕的目光和赞叹,有着二水“这尊大佛”的加持自已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神气了。
二水坐落在这个小镇的主街上,一个高大的蓝色的铁栅门旁边是鎏金的几个大字——山西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进了大门跃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小的活动场,上面有单、双杠,篮球架。这在现在看起来未免过于简朴,但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好的了。活动场的右手边是一个四层的办公楼,幼年的我就是经常站在这个楼的外面看到叔叔阿姨们进进出出。等到他们都下班了,我再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溜进去坐在楼道的地上抓石子玩。活动场的正对面是一个活动室,当年这个活动室很热闹的,里面摆着七、八排长条椅,有一台彩色电视机是锁在柜子里的,有一个叔叔会定时播放,椅子上经常是满满当当的人,不过我们这些小孩子偶尔运气好也能蹭到一个位子。顺着活动室旁边的台阶拾级而上就到了二水的家属区。二水的家属区沿坡修建,一排比一排高,贺伯伯家就住在倒数第二排,一个算是很接近山顶的地方。
我第一次去贺伯伯家是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的。那时的贺伯伯是爸爸的前机长,算是他的前顶头上司。那个年代的领导更像是一个家庭中的长兄。只要是当了领导似乎就具有了无限责任。从工作到生活事无巨细都要管。钻机上人员的安排、劳保的发放、事故的处理、考勤的填报、奖金的多少、材料的使用等等。如果说这些是作为机长的份内工作,那么夫妻失和了要求机长给主持公道;孩子生病了半夜敲开机长的门问怎么办;老家麦子熟了、父亲病了、割麦没人、看病没钱,要求机长给想办法;处了个对象,对方嫌自己太闷了这个也要机长出主意……那么这些又算是什么呢?在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明显冰冷的边界感,大家对于领导是信服和依赖,领导对于下级也是颇多的照顾和体恤。只要是下级提出来的问题和要求,领导都是竭尽所能的帮助和解决。每一个职工把领导既当领导更当大哥。
贺伯伯于爸爸而言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导,我能认识贺伯伯一家人也得益于这样的机缘。那一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爸爸和妈妈从工地上回来,自行车前梁上驮着弟弟,我跟在车后,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二水,夕阳西下的二水笼罩在一片落日的余辉中,通行坡道两侧的杨树、小草在微风中摇曳,下了班的叔叔阿姨聊着天准备晚饭,大坡上随处可见都是悠闲自得的行人,温和宁静的笑容,总之一派生机勃勃烟火人间的景象。我瞬间就被吸引了。这个地方咋就这么好呢?这是我当时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当晚,贺伯伯留我们一家子吃了晚饭,为了让我们留宿在他家,他让他的女儿去值了夜班,即使这样也仍然需要有人打地铺,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家的房子都差不多,都是那种老式的套间,一个大房间里有一个至多不超过两个半间。贺伯伯家总共五口人,住着一间半的房子本就拥挤,加上我们这一家四口确实是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可是为了帮我们省掉住旅馆的钱,他在用他最大的努力帮我们。后来妈妈心中过意不去,说是让爸爸出去买点东西,结果被贺姨阻止了。理由是我们生活不易,不要浪费。
也是这一次会面,我的人生被悄悄的扭转了方向,那一年我9岁。在此之前我一直跟着爸爸妈妈在一个工地接一个工地的流转,没有读书,平日里除了玩就是照顾弟弟。当这样大的一个孩子站在贺伯伯面前的时候,他表现出了莫大的惋惜和不解。后来也是他给爸爸出的主意让我们在队部留下来,给我找个学校好好读书,从此我们的生活终于安定下来。
一九八五年的后半年,我在二水有了一个家。而我也很喜欢贺伯伯一家人,没什么事总是会去他家玩。而我每一次过去,贺姨都会说:“小女,统有成色”(阿姨是河南人,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好孩子,很懂事的意思)。很多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了我小时候为什么总喜欢去他家玩,尤其是在他们家并没有与我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的情况下,我还是想去。因为我在那里感受到了人生最初的被喜欢。父母对我有如山重的养育之恩是真的,可他们重男轻女倒也不假。
二水这个充满温情的大院帮过我的叔叔阿姨不少,可那是因为他们善良,不是因为我可爱。贺姨则是我在这个世间感受过的为数不多的喜欢中最为温暖的存在,这也成了我不多的自信中的一种来源,若非如此,我可能对自我的认知更糟糕。而这一切的起源还是贺伯伯。如果不是他,我的人生该走向何方?依着父亲对我的设计,待我成年回到村里找个人嫁了就行。那么我就不可能上大学,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的女性。所以我是幸运的,碰到了贺伯伯这样一家淳朴善良的人。他们做着平凡的工作,可他们却用自己平凡的智慧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当然我的一生最终能被改变还有其他人的帮忙:孟改群伯伯他不知道从哪看出了我是一块学习的料,建议我的父母重视一下我的学习。张振平哥哥(那时的他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让年少的我看到了大学美好的样子,从而心生向往。我的老师一点点的培养了我的自信。正是这些善良温厚的人伸出的援手最终成就了现在的我,所以我是幸运的。我相信像我一样幸运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也会遇到他们人生中像贺伯伯一样的贵人。
PartⅡ 行走的姿态
我的老处长 于安信
一九九八年我从河北地质大学毕业后被分回了二水,成了于处的兵,这一跟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厚积的过程。没有此刻的厚积便不会有以后的薄发。跟着于处的这十几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十几年,这为我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职场工作者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态度基础、思想基础以及行为习惯的基础。
当时的于处四十多岁,正处于一生中的盛年时期,所以他头脑敏捷周密,眼神明亮凌厉,思维逻辑清晰明了。他似乎永远有着亢盛的精力,白天出外揽业务谈合作,晚上回来还要伏案写报告,有时候常常会弄到很晚。第二天我们去他的办公室总能看到满地的烟头,可他本人却还是神采奕奕的,丝毫看不出昨晚他经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我们其实都不太理解他为什么那么拼,是缺钱吗?好像不是。他生活简朴,经常穿夜市上买来的衣服,而那个时候我们都已经开始穿专卖店的衣服了。而且他也没有太大的家庭负担。那么他这么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很多年后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他的职业理想,也是他的人生追求和规划。作为一个处室的掌舵人,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地把这个实体带到一个又一个的高度。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九处成了二水院里最好的二级实体单位,我们的业务覆盖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本省到中原地区再到南方沿海城市,我们在一点点地突破和壮大。
我们做的项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综合,土地详查、地形测量、更新调查、地籍测绘、数据库建设、卫片监测、一张图等等,也就是说在地面测绘这个领域内的所有业务我们基本都可以做。最主要每一个项目,无论大小我们都认真对待,严格要求,都能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受到甲方的好评,也与之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
随着一个又一个项目漂亮的完成,我们很快在省内测绘行业声名雀起,成为一支明星队伍。每到有什么大的工程项目在省厅验收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验收组的专家都会第一时间征询我们的意见。甚至听说我们是于处的人都会对我们客气几分。这个时候的于处成为了我们的背书和名片,每次跟他出去公干都觉得倍有面,一副底气十足的样子。可以说他就是我们所有骄傲和自信的来源。这一时期我们频频地出现在省厅专家的面前,接受着他们的礼遇和夸赞。同时也接受着业界同仁的羡慕与嫉妒,一时风光无两。青春的努力与汗水,奋斗与激情终究算是有了回报,与此同时,他本人也成为了省级测绘领域的专家,进了专家人才库。
现在回想起来,与他一起工作的日子确实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我们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孩子,可以做到心无旁骛,置心一处。所以学什么也都快,做事情也很认真踏实,一有任务不用吩咐就知道加班加点尽快完成。而他对我们的培养也用了我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人都到齐了吗?”他问我们的组长,“到齐之后通知我给大家开个培训会,把接下来这个工作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跟大家统一说一下”。这是他一贯的工作方法,不仅如此,在培训过程中他还会就他讲到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还出题给我们考试。具体工作过程中他时不时的会巡场指导,我们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含糊不清的,他都能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和一些创新性的思路。
在他的悉心调教下我们成为了一支可以独挡一面的“铁娘子军”,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就是我们当时最真实的状态。请注意,我们并没有雄化,我们仍然是一个巧笑嫣然,进退有度,温柔有礼,优雅端庄的女子。只是在这些女性独有的特征之外多了一些飒爽英姿之气也多了一份坚持和忍耐。
时光在岁月之河中缓缓流淌,不知不觉间,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中年男子不见了,他成为了一个老人,可他依然精神矍铄,斗志不减当年,即使到了今天他已经退休,他也没有选择像大多数退休老人那样打门球、旅游、带孙子,而是选择继续工作,他很好地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此时的测绘可能不是他的工作而是他的爱好,是他的理想,是他不服老的证据。他的人生之路注定是要在奋斗中坚实的一步步走下去。无论在什么样的年纪,他的步态从来都是稳健坚实的。
而当年跟着他的那一群人也都陆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中层干部,有的甚至是优秀的中层干部。有好事者数了数,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处长都曾经在他的手下待过。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名字:“黄埔军校”。是的,近代中国的好多革命将领都出自黄埔,而二水的好多中坚力量也都出自于处的栽培。一个是为中国革命培养实用型人才,一个则是为二水的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经他培养和调教出的职工是好用的,处长是优秀的。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干什么有干什么的样子。
现在从一个成年人冷静的思考出发,我们知道能从他手下走出那么多的处长、科长、骨干、精英应该不是偶然的。最大原因在于他不是只把人当成劳动力,他把人当成一种活的生产力在培养,一面教你工作,一面教你成才。一面满足生产生存的需要,一面默默地为一个人的发展夯实着基础。他光明磊落不蔵私不偏狭,说实话,如果在工作中他旦凡有一点私心,旦凡考虑自己多一点,考虑钱多一点,二水的人才队伍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损伤。
他是一位领导,更是一位老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学校常用的标语,为什么我觉得用在他身上也很合适?
END 二水儿女
后来,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又遇到一个领导,他年轻有为,算得上是青年才俊,事实上他也的确是温文尔雅,才华横溢。最主要的是他有着超出年龄的沉稳与大气。当时适逢全国二调时期,他带领我们几个主创人员白手起家,在短短几年内就谛造了二水财富史上的神话。他对于我们的管理从来都是以人为本,尽力放权,无为而治,真诚和善,充分信任,绝对支持。他从不给我们画饼也不洗脑,更不指责批评,即使是出了问题也是微笑着询问当事人对于此事的解决方案。
那时我只以为这是他的性格使然,直到很多年后在机缘巧合下我亲证了我江苏的大学同学从活泼开朗到抑郁病发的全过程(她遇到了一个自私偏狭,刚愎自用、挟私报复、两面三刀的领导,在长期的精神高压下罹患了抑郁症)后我才感叹我能遇到这样的一个领导该是今生多大的福报呀。曾经的他不动声色间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是一份多么难能可贵的遇见,截至今日我始终欠他一句“谢谢”。同时也是这件事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憾和思考,原来野蛮的管束和科学的管理真的不一样,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行为确实不太好分辨出什么是野蛮的管束哪个是科学的管理,但假以时日,从显现的结果完全可以反推出上位者到底是用了野蛮的管束还是科学的管理在治理他的麾下。如今的地质人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时代发展到今天,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出和谐,管理出共赢。
这便是我经历过的几任领导,他们平凡而伟大,普通而卓越。他们带给我成长也带给我思考,是滋养我生命成长的养份。这一生烟火红尘能与他们相遇并有幸结伴同行一程,是我最大的幸运,往后余生我愿像他们一样用一颗赤子之心为二水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时代的洪流中砥砺前行,践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使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